龙华镇位于龙门县中部,惠州市北部,距龙门县城20公里,分别距惠州、广州、东莞、深圳市区95公里、97公里、75公里、130公里。镇域面积402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92万人,常住人口为2.95万人,是龙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全镇“八山一水一分田”,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属冲积土壤,土质疏松肥沃,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特产有龙门年桔、功武萝卜、长滩米粉、三黄胡须鸡、山坑螺、竹笋等,是龙门县主要的粮食、蔬菜和柑桔产地。
抢抓龙门交通发展机遇,加快构建镇域内外交通网络。全镇共有汕湛高速、惠清高速、广河高速经过,其中广河高速在龙华镇设有两个出口(龙华和沙迳)、一个养护中心和一个结算中心。国道355线贯穿龙华镇龙华城区、沙迳城区,西连永汉镇,东接龙门县城。
龙华镇内主要河流共有6段,分别是增江河(龙华段46公里)、朗背河、蓝滘河、路溪河(龙华段)、高沙河、西溪河。辖区内共有8个水库,其中小(2)型水库有7个,分别是磨刀坑水库、松元背水库、邬泥坑水库、横槎迳水库、破塘水库、上林水库、七娘坑水库;小(1)型水库有1个,高沙水库。
龙华镇结合本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一城两区”规划要求进行城镇建设:龙华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工业和特色产业,促进龙华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沙迳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和特色生态农业,逐步建成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增江河流经龙华全境约46.8公里,九曲十八湾,两岸风光秀美,河水清澈,犹如山水画廊。赋存着极具潜力的旅游资源,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龙华镇规划结合一河两岸优美的自然环境,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沿增江河的古建筑群、特色种养、生态园林、农家乐等沿岸旅游区、点联系起来,把增江河旅游长廊打造为一个融“生态观光、休闲养生、户外拓展、文化体验、特色购物、商务会议、科教示范基地”等若干多功能生态旅游度假区,成为广东河流观光度假地的精美品牌。
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下大力气抓项目、促投资、谋发展,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我镇地区生产总值24.5亿元,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万元。
全镇规上工业6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5.57亿元,狠抓项目建设,全力促进项目落地、开工、投产,以点带面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龙华片区工业集聚区稳步发展,顺利推动葛埔绿色矿山等一批稳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建成投产。
特色旅游项目增量提质,南昆山居、香溪堡文化小镇等旅游项目持续良好运营,为旅游产业提质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精心策划全域旅游路线,大力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谋划沿增江文旅经济带系列项目落地建设,为我镇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2023年全镇共接待游客134.5万人次,同比增长67.9%。进一步加强功武村古建筑群、水坑文笔塔等文物的保护和科学开发,积极培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不断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龙华镇党的基层组织总数为60个,其中党委1个,村(社区)党总支15个,村(社区)党支部37个,“两新”党支部2个,镇政府、机关党支部5个,党员1431人。
全镇有2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建立了53个党组织。村、社区党员总数1273人。全镇有1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党员总数13人;1个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总数4人。全镇有5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总数141人。
全镇22个村(社区)有“两委”干部121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30人;年龄30岁以下17人,30-35岁33人,35-40岁28人,50岁以上26人,中共党员(含预备)112人,本科学历24人,大专学历42人,高中(中专、高技)学历34人,交叉任职86人。
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完成建制村单改双总里程3.4公里。完成龙华桥头至光大路口升级改造工程、入户广场亮化工程,完成龙华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及沙迳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使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舒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品质的生活需求。实现龙华圩街、四围(竹园、竹新、广田、大埔)、旧增龙路等区域由县自来水厂直接供水,不断提升供水质量,确保群众饮用水更加安全。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5个行政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共改造提升户厕376户,全镇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100%;拆除“两违”违建面积约3万平方米,完成县下达的2023年“两违”建筑拆除任务,完成率达110.9%。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生态景观,建成小菜园16个,小果园13个,小花园3个。全镇20个村均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达标率100%,美丽宜居村占比在2022年基础上持续提升。
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种植共计2.79万亩,总产量达0.96万吨,完成2023年度粮食生产任务。完成蔬菜播种面积6830亩,产量约1.3万吨;完成水果种植面积约6.2万亩,产量约4.1万吨。积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完成省图斑撂荒耕地复耕复种164.6亩;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撂荒耕地整治,共动员12家企业参与撂荒耕地复耕复种1010亩。
有序推进10983亩的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任务,其中补植修复7210亩、更替修复2013亩、森林抚育1760亩。以林长制为抓手,压紧压实工作责任,高标准完成46.8亩林相改造任务,有效提升森林质量、森林景观面貌,擦亮森林美丽底色。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推动河湖清洁常态化工作,加大对河道沟渠、淤泥、垃圾的清理力度,有效美化绿化河湖周边环境。
切实增强风险意识,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已完成四大行业和其他行业安全监管检查1694次,发现一般安全隐患613处、已整改613处,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并整改22处,坚决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常态化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燃气餐饮企业259家,发现隐患106处,并全部整改完毕,全力遏制燃气安全事故发生。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消防安全有效治理,筑牢森林防火墙,未发生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火灾事故。应急抢险能力显著增强,有效防御台风“苏拉”、“海葵”,成功处置入汛以来多轮强降雨,未发生重大灾情、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