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听众朋友,上午好,今天是2024年8月22日星期四,上午10点,您正在收听的是龙门电台《行风热线直播室》,今天上线的嘉宾是——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敬良,和您一起关注龙门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审批、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等方面问题。同时,如果您有相关问题需要咨询,欢迎拨打我们节目的热线电话:7788912,与我们的嘉宾直接对话,进行互动交流。
搭建起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行风热线直播室与您共同关注。
——节目预告、正在直播——
主持人:本期行风热线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敬良,同时,在直播间当中还有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副局长刘栋华。你们好,欢迎两位做客行风热线直播室节目。
钟局长:主持人,您好。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钟敬良,在这里首先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期待通过“行风热线直播室”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主持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近几年,投入大量资金、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改善环境状况。钟局,目前我县环境总体质量情况如何?
钟局长:好的,让我来向听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我县环境总体质量情况。
根据我局定期对县内河流、水库开展水质监测,我县增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公庄河主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均符合相应水质要求,水质状况均为良好以上;各饮用水源和水库水质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质标准,达标率高达100%,水质状况为优。各乡镇至少建成一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实现“一镇一站”24小时连续监测。截至7月底,我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AQI)为1.86,优良率100%,没有出现空气超标情况。县城主要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8分贝,属于“好”等级;县城区域环境噪声<55分贝,总体水平等级二级,属于“较好”等级。总之,我县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保持在优良水平,特别是水环境质量和空气质量均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
主持人:为了保护好我县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部门都做了什么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钟局长: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以及惠州市生态环境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时代要求,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政治责任,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生态屏障。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由我们分局的副局长刘栋华介绍一下:
刘栋华: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副局长刘栋华,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们分局近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和成效。
(一)坚持服务与监管并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1.突出源头控制,把好环境入门关。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和环评制度,招商选资绝不放低环保门槛,接受产业转移绝不接受污染转移,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低层次项目的进入。2021年以来,共通过环评审批150个,总投资150.596亿元,并先后劝退和否决污染项目11个。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完成4家企业实施了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累计实施减排项目9个,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任务。
2.主动靠前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1年以来,我县主动靠前服务企业,对重大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在受理、公示、技术审查上给予最优先和最快速的审批服务。现已完成了25宗省、市重点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推动云顶威士忌项目、中天元项目、 鹿鹰园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合计超过10亿投资的项目成功落地建设。
3.强化执法监管,打击环境违法行为。2021年以来,我县强化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787人次,检查企业或区域1370家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69宗,处罚金额841.04万元,已缴入库1158.53万元。同时,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全面排查生态环境损害线索,启动6宗生态损害案件赔偿工作,磋商成功并签订5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合计赔偿金额达431.66万元,破解了“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困局。
4.处罚教育齐下,提升环境执法温度。2021年至今,我县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落地见效,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法治氛围。遵循行政处罚中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以错促改与柔性执法有机结合,通过落实“观察期”执法制度,使行政执法“更有温度”。在这期间,共计有9宗不予处罚案件,其中有8家企业(或个人)进行公开道歉承诺,依法获得合计 54.10万元罚款减免,1家企业符合从轻或减轻处罚类型,依法减轻20万元处罚。
(二)推进综合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1.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一是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全面压实主体责任。按照省市任务,完成“一河一档”动态更新、河湖名录和电子标绘更新;发挥三级河长和巡河员作用,2021年至2024年5月期间累计投入728.7万元清理水面漂浮物(水浮莲),累计清理长度2842公里,面积2661万平方米,完成43.96公里万里碧道建设任务。二是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含管网)移交给县水务公司统一运营管理工作,解决运营管理不专业的问题;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共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8座。截至目前全县已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66座,目前全县农村污水治理完成率达88%,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三是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为落实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务,我县制定印发《龙门县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整治实施方案》,现正有序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四是积极推进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编制《惠州市龙门县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与监管体系建设方案》已于2023年8月通过省、市审核进入省级专项资金储备库。
2.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一是实施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积极谋划龙门四大水泥企业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计划于2024年底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项目竣工后,预计氮氧化物减排3500吨。二是排查整治涉VOCs(有机挥发物)企业问题。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减少VOCs排放。三是紧盯移动源污染。大力开展路查路检,共检测柴油车尾气3067车次,用车大户45家次尾气检测,未发现超标车辆。四是开展污染天气应对,启动44次污染天气应急预警,预警期间督促县城4大水泥厂、1家垃圾发电厂、2家机制碳厂做好临时减排工作。
3.纵深推进净土清废战。一是对所有涉及“两公一住”地块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2021年以来,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9.2%以上,均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二是印发《龙门县“无废城市”实施工作方案》,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现已成功创建“无废学校”3家,“无废机关”2家。三是规范做好危废处置。根据广东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统计数据,我县2023年危险废物产废申报单位共743家(含危废经营单位1家);产废量100吨及以上的企业共有1家,2023年全县危废产生量约0.86万吨。我县根据《龙门县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2021-2025年)工作方案》,扎实有序做好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及时研判重点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情况;同时组织普法培训会。为企业宣讲《固废法》以及危险废物新标志、新标准普法培训工作内容,有效防范危险废物泄漏事故的发生,为我县安全生产筑牢坚实保障。
4.科学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一是做实“林长制”促进“林长治”。2021年我县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初步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林长组织体系,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退化防护林生态修复,共完成造林8.15万亩,森林抚育8.13万亩,新造林抚育5.07万亩;建立了“林长+检察长”加强生态公益保护协作机制,共缴获生态修复补偿金60万余元,并在“龙门县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异地种树670亩,推动“环境有价,损害担责”形成社会共识。二是深入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制定印发了《龙门县矿山生态修复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7)》,对我县历史遗留矿山按照分年度修复的方式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作。目前,我县历史遗留矿山共完成主体修复83.98公顷,2023年度修复任务68.58公顷已全部完成;2024年度修复任务129公顷,目前已修复15.40公顷,正稳步推进剩余修复工作,不断筑牢我县生态安全屏障。
主持人: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当前我县重点工作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其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钟局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何助力“百千万工程”。
钟局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生态宜居是关键。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正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内容,是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县1890个自然村中1664个已完成污水治理,完成率88.04%。其中226个自然村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677个自然村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761个自然村采用污水资源化利用(或自然生态消纳)。全县建有49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逐步移交县水务有限公司统一运维。2024年7月底至8月初,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成立6个督导组,对全县49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工艺选型及选址情况、污水收集情况、设施运行情况和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全面掌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运维情况,不断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工作,确保污水处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这一举措,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再提升,不断增强乡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高水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百千万工程”添彩。
主持人: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切实解放思想,立足本职岗位,那么,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服务企业方面出台那些新的举措?
钟局长:一直以来,我局都高度重视服务企业工作,既重监管,更重服务。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招商引资和加快工业项目建设的力度,我们环保人紧紧围绕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大局,做好企业环保服务。
一是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近年来,我局在项目环评审批上不断创新,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清理审批事项,精简审批材料,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大力推行网上办事、网上审批,切实提高环评审批效率。实施“一次告知”制度,减少群众到现场办理业务次数。实行“不见面审批”制度,大力推进环保业务网上申报办理,所有环保办事业务均由县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收件、发件,我局在后台办理,限时办结。实现了办事提速,办理时限精简50%以上,大大节省了群众办事时间,节约了交通和精力等成本,真正实现为民、便民。二是转变服务方式,主动上门服务企业。近几年以来,我们将等待企业上门办理的传统方式,转变为我局主动上门服务企业的现场服务方式,到企业现场办公,现场初审,提高了审批效率,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得到企业的好评。
主持人:谢谢钟局长的介绍,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对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的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广告、预告。版头
主持人:现在是上午10点 分,您正在收听的是龙门电台《行风热线直播室》,今天上线的嘉宾是——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敬良,和您一起关注龙门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审批、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等方面问题。
同时,在直播间当中还有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副局长刘栋华。再次欢迎两位做客行风热线直播室节目。
在我们行风热线预告发出之后,有很多听众打电话进行咨询,我们也将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同时也欢迎听众朋友拨打我们的节目热线:7788912,与上线嘉宾直接对话,解答疑问。
在热线电话进来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听众朋友对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需要了解咨询的问题,我们来看看第一位听众朋友的留言:听众留言说,近年来我县一直都在推行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局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平陵、龙江、龙华镇的扬尘污染整治,能不能结合我县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际,介绍一下生态环境局如何做好平陵、龙江、龙华的扬尘污染整治工作的?
刘栋华:平陵、龙江、龙华等乡镇是我县建材重镇,扬尘污染一直是困扰周边居民的老大难问题。对此我局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分别对平陵街道、龙江镇、龙华镇开展扬尘源排查整治行动,将排查问题交办到各职能部门,要求其督促相关企业落实整改。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全县共发现扬尘污染问题36个,完成整改36个,立案21宗,送达处罚决定书21份,罚款金额8万元。根据目前实时数据,龙江、平陵、龙华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标浓度呈持续下降趋势,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效果明显。下来我们将保持扬尘污染防治高压态势,不断改善空气质量。
主持人:我们来接听一位听众朋友的留言提问:我想在龙门投资办个涂布企业,不知在环保方面要办些什么手续?
钟局长:您好!我们非常欢迎你在龙门投资办企业,共同促进龙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具体地说,要履行以下的环保手续:
一是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须编制环评文件材料向有审批权限的环保部门申报审批或者备案,经环评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管理名录之外的项目无须办理环保审批手续。
二是项目环保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建设竣工后,经自行验收合格并报环保部门备案,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另外,有污染物排放的,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依法申领污染物排放许可证,依法持证排污。
主持人:这位听众说他很喜欢钓鱼,想咨询在天堂山水库能否进行垂钓和露营活动?
钟局长:您好!天堂山水库作为龙门县县级饮用水水源地,肩负着为龙门县城及周边十几万人供应生活、生产用水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若有违反,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因此,我们是不可以在堂山水库进行垂钓和露营等活动的。
我们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的义务,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全县人民饮水安全,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饮用水水源地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位听众朋友的提问:在我家隔壁有一家新开的餐厅,经营时烟囱的油烟味影响到我们周边的群众,请问你们怎么处理?
刘栋华:您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者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不正常使用油烟净化设施或者未采取其他油烟净化措施,超过排放标准排放油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按照《龙门县直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的规定,县城管执法局负责开展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的行政处罚工作。
关于餐饮油烟扰民的问题,这位听众可向县城管执法局反映相关情况。
主持人:还有一位听众朋友的留言提问:之前,我从金龙大道边的塔牌水泥厂边上路过,发现烟囱排出的烟气呈现灰黑色,该企业是否存在违法排污行为?
刘栋华:您好!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帮我们监督企业规范经营、合法排污。之前,也有群众向我们反映过该企业类似的排污情况,我局也派出执法人员对该企业进行检查。该企业纳入生态环境重点污染源监管,其窑尾、窑头规定排放口均安装有在线监控自动监测设备,并已与生态环境监管部门监控平台进行24小时联网监控,实时的监测数据同步上传国家监控平台;为进一步核实该公司近期的排污现状,我局执法人员对该公司的在线监控系统历史数据及检测报告、企业生产台账、运行记录和收尘设备的运行、检修记录等台账进行了检查,未发现该公司废气排放口有超标排污行为;因该企业采用湿法脱硫的工艺,外排废气中湿度含量较高,存在大量的水蒸气。在光线的折射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白、灰、黑等颜色。
谢谢这位听众对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的关心,我们会加强对污染源企业的监管,保障龙门的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主持人:节目的最后,请钟局长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咱们今年将开展的重点工作吧。
钟局长:今年,我局将一如既往扛牢生态保护政治责任,守护好龙门的绿水青山,主要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积极推进我县四大水泥厂开展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术改造,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绿色化发展。去年我局已成功申请6700万中央专项资金补助开展此项工作,目前项目改造升级正稳步推进中。项目投产后,预计减排氨氧化物3500吨。这将带动我县PM10平均浓度进一步下降,有力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促进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二是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再提速。制定《龙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治理调整为资源化利用模式工作方案》,多部门联动,加大检查力度,提升农村生活处理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设计、工艺以及规模不合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确保设施发挥实效;同时积极谋划资金,全面完成2024—2025年农污建设任务以及提升改造项目。预计年底前可完成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2%目标,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夯实筑牢乡村振兴绿色底色。三是加快饮用水源规范化建设。启动实施龙门县县级饮用水源地新建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24小时不间断监控,随时掌握水质状况,切实守护龙门百姓的“水缸子”安全。四是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无废城市”建设是推动城市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我局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为引领,结合龙门县自身的区域特点,打造属于龙门本地的“无废城市细胞”,充分展现龙门本地“无废城市”工作亮点,至2024年底,完成15个“无废城市细胞”项目建设任务,使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同时持续广泛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社会认知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多方共赢。
——结束段——
主持人: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小时的节目马上就要结束。通过与钟局长的交流,使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到我县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污染物总量控制、项目审批、生态环境监测、环保执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钟局长:非常感谢“行风热线”这个平台,通过在节目中和主持人直接交流,对我们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改善和提高各项工作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我们龙门分局与广大群众建立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也非常感谢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感谢你们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和支持,在今后工作中,欢迎你们直接拨打我们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的咨询电话0752-7780344,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的,再次感谢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党组书记、局长钟敬良,以及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副局长刘栋华做客《行风热线直播室节目》,感谢听众朋友的收听、参与和陪伴,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下期节目再见。稍后请您继续收听龙门电台的其他节目。